湖北企业家网
微信扫一扫关注
湖北企业家

本期杂志

您当前位置: 首页 > 人物 > 商界名流

余红梅:凤凰寨里飞出的创业“金凤凰”

发布日期:2016-06-20

余红梅:凤凰寨里飞出的创业“金凤凰”

文/《湖北企业家》杂志记者  吴俊杰

位于新洲区凤凰镇凤凰寨村胡青湾的“武汉凤凰寨民俗文化博览园”,目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,博览园预计投资上亿元,老板却是一个农妇,名叫余红梅,今年38岁,而这位身价千万的女老板,18年前还是一个靠拾荒为生的女人。她是怎样实现由拾荒女到千万富豪的华丽转身?在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大好形势下,这位“创业之星”又有什么规划?

余红梅.jpg

拾荒也是门技术活

1998年,余红梅嫁给了村里最穷的小伙子胡习周。由于父亲的强烈反对,她曾一头栽进塘里寻死。父亲的反对并非没有道理,余红梅母亲病重,下面还有四个妹妹。而胡家也是家徒四壁,母亲还患有精神病。余红梅的理由也很朴实,她觉得胡习周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,两边家里都穷,门当户对,不会谁看不起谁。“我找个条件差点的,可以自己当家,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,有能力让自己富起来!”

婚后不久,余红梅父亲出了车祸,小两口举债万元。“穷到没有米下锅了”,儿子才三个月大,父母也需要照顾,家里仅靠种田难以维持生计。“我带着两个妹妹、老爸和公婆一起生活,婆婆精神还有疾病。”她说,那时真穷,坐月子一两肉都没买过,还是外婆攒的500个鸡蛋让她补了身子。

一次在外婆家住的时候,有个捡破烂的人走到她家,外婆随口说了一句:“他们没有本钱,一年不晓得要赚几多钱?”

言者无意,听者有心,“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。”为了生计,无奈之下,余红梅和丈夫选择了出门捡破烂。余红梅戴了顶草帽,推了辆小车出去捡破烂,怕见到熟人先到邻村去捡。“第一天卖了27元钱,我给孩子买了两条裤子,一袋洗衣粉,还有一点青菜。”

很快,村里的妇女也效仿起来,但都没有余红梅捡得多。一位村民说:“余红梅确实厉害,她说去哪里捡,哪里就一定有垃圾。”

原来,余红梅有一张拾荒地图。每次捡完垃圾后,她都会把去过的时间在自己画的地图上标注一下,过段时间再去。在余红梅眼里,拾荒也是门技术活。“一个小村落垃圾再生的周期大概为3个月左右。”为了不重复工作,余红梅专门制作了这张“拾荒地图”——什么时候去什么村落,哪个村落盛产哪些垃圾,在她的地图里都有详细的记录,凭着这项自己发明的特殊“宝藏图”的一年多时间里,余红梅的足迹踏遍了整个新洲,并且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
“比如早春农民下苗的时候,一些尼龙袋就会有,等过几个月收割的时候,一些编织袋又出来了……”她总结了一套“拾荒经”。

她的小推车也升级成手扶三轮,她带着5个妇女一起结队到罗田、浠水等周边地区拾荒,丈夫负责开车和做饭。车子装满就回来,每人一次可以分得100多元。

“哪怕是冬天,也是半夜两三点就从家里出发,用破棉被裹在身上睡在车厢里,车身颠簸,震起垃圾里的灰尘,扑鼻而来。一般早上六点抵达目的地,简单吃点早饭后就四处搜罗废品,直到夜幕降临,收拾东西,又是伴着扑鼻而来的怪味和灰尘回家。第二天继续重复前一天的生活……”

这样艰辛的日子,余红梅过了5年。

旧木桶里的大商机

余红梅命运的转变,来自于偶然的一次机会。2003年,拾荒的余红梅偶遇来村里搜集宝贝的古董商人,商人看上了她手里的旧木桶,这些旧木桶,余红梅家里有很多。家里没柴火,婆婆拆了木桶当柴火烧,把捆住木桶的生锈铁丝当废铁卖了。

商人出价一个5元钱,从余红梅手中买走了一批。临走前,要和余红梅合作,帮他收集旧木桶,还说以后有多少要多少。在农村,这样的木桶家家户户都有,用来挑水,但伴着铝制水桶、铁制水桶在农村市场的推广,笨重的木桶逐渐被人遗忘在角落里。余红梅开始四处收罗这种木桶。

从此,她拾荒的时候特别留意这些旧木桶,大的小的,水桶、脚盆等都要,她以每个5元钱收来,再8元钱卖给那位古董商人。后来她干脆不捡破烂,由她发展出来的60多人的拾荒小分队专门为她提供旧木桶,一年最多能卖出七八万个桶,收入几十万元。

“他们收这多桶,一定很值钱。”余红梅一直在琢磨这事。有一次,她专门跟着收桶人去结账,一来二去总算发现了其中玄机:这位商人找来一位美国人合作,办了一个加工厂,他们把桶收去后,经过打磨、加工制成工艺品,出口国外每个木桶能卖到几十美元。余红梅不满足于自己是寻找货源的角色,以木桶做股份成为股东。

余红梅逐渐认识到,“废品”是可以记录历史的宝贝。把这些“废品”稍加修整后倒腾到韩国、美国、澳大利亚等地,便是大受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古玩,难登大雅之堂的木桶,居然被韩国人买回去摆在客厅当高级垃圾桶。

同时,余红梅发现,旧家具翻新成工艺装饰品,也能卖出高价钱。于是,她自学手艺,开了家翻新旧家具的作坊,渐渐地,小作坊变成了大厂房。

因为能力突出,余红梅被村民推选为村湾组长。2013年,在新洲区“一村一名大学生”的村级班子人才培养工程中,她又被推荐到新洲电大大专班学习。

有一次,上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(与“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”是一校两块牌子)副教授高泽金的课,当高老师讲到出口贸易时,她马上联想到自己长期给北京厂家供货木桶,对方再出口,当即举手提问:“为什么作为原产地的湖北,不能自己出口呢?”

课后,高老师冒着大雨赶到余红梅家,看到她家几间平房堆满了木桶,又听了她的生产、销售情况。一周后,高老师为她找来一位合伙人,共同成立了一家仿古家具公司,拥有了自己的出口贸易权。

如今,余红梅将生意扩展到古建筑收购和建造上,一笔生意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。公司常年雇用上百名工人,产品销到北京、山东甚至出口美国、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。

开辟仿古建筑新市场

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强,余红梅越来越感到古玩、古建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,也越发感觉到专业能力的重要性,而自己在这一块正是“短板”。

有位收购商到她家收木桶时,看中了她家的一个笔筒,她大方地把笔筒送给了人家。“这个笔筒是我花5元钱从农户家买的,当时我还嫌贵了——水桶那大也只要5元钱。”让她没想到的是,几天后这个商人以2万多元的价格转手,原来笔筒是名贵的黄花梨木制成。

她更加留意各种老物件了,木洗脚盆、木马桶、石猪槽、陶罐子甚至夜壶,以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农具,她统统收回来。她找到一个木鱼盆,它年代久远、做工细致,她以2000元收回,再以1万元出手。沾沾自喜没几天,就听到一个让她更受打击的消息——收购商以40万元转手了!

她一晚都没睡着,第二天就去买来古玩鉴赏的书籍开始钻研。现在,余红梅对她家里的上万件宝贝如数家珍,什么时候从哪、以什么价格收回来的,该物件是哪个时期的、大概值多少钱,她心里门清。

“时间长了,我也摸出了一些经验来。”她说,加强对古玩鉴赏的专业能力是当务之急,于是,经过努力,她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省有关单位颁发的古玩鉴定估价师三级证书。

余红梅一次从拆迁办那里收回一扇雕工精致的古代格子门,听收购商说这个东西是拿去做古建筑。她想到自己的木工、泥瓦匠也懂古代房屋建筑营造技艺,肯定也能做这一行。

几年间她发动所有亲戚朋友找到二十来栋湖北、江西等地的古旧房子,每栋都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收回,其中不乏曾国藩女儿夫家的老宅。他们买下后,每根柱子,每个构建都编上号,小心拆下来再修旧如旧,异地复建。现在,她又成立了一家园林仿古公司,承建了各地景点、仿古商业街的近十个古建项目。

为大家留住乡愁

如今,余红梅的身家已经是千万级别,但她并没有满足于现状。前不久,在新洲区政府支持下,她的民俗博物馆建立了起来,几栋仿古建筑拔地而起,古色古香的味道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。

“走到现在,我的足迹还没完,我的目标是将民俗博览园建成1300亩的‘一街六院五园’,并设16间的古玩一条街,包括加工油面、被子、麻花、鱼面、豆腐、圆活、老药铺、老图书馆、铁匠铺、古客栈、游乐园、游泳场、动物表演场、采摘园、花卉园、酒文化园、茶文化园、垂钓……”。2016年,余红梅凭记忆画出了这张“拾荒图”,这也是她对未来的规划和构想。

事实上,余红梅的想法已经付诸实施了,她想集中把收藏来的宝贝建个乡土“民俗博物馆”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。政府给她划拨土地,让她兴建民俗博物馆。余红梅囤积的上万件“废品”:木质洗脚盘、木质水桶、木制马桶、石头猪槽、陶制或瓷器夜壶以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农具……一个武汉凤凰寨民俗文化博览园正在诞生。

2010年,余红梅成立了武汉市登辉家具有限公司,2012年注册了“武汉余红梅园林仿古有限公司”及“武汉凤凰寨民俗文化博览园”。

如今,余红梅投资上亿元打造“武汉凤凰寨民俗文化博览园”,不仅有300多种老家具、老物件的展示,还规划有民俗表演、国医、国学、赏花、旧时儿童娱乐等多个项目。“这个园子就是为大家留住乡愁。”余红梅说。

“我只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一个人一生一定要为社会、为家庭做些事情,让自己生活更充实,更有意义。”余红梅很坦然地说。

余红梅的创业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及好评,这只腾飞在凤凰镇的“金凤凰”必将飞得更高更远!